四十华严.第五卷.听经笔记(20) – 随顺思维
爾時善財童子。聞善知識教。一心正念。隨順思惟所有智慧光明門。
“爾時善財童子。聞善知識教。一心正念。隨順思惟所有智慧光明門。隨順通達所有甚深解脫門。隨順憶持所有自在三昧門。隨順敬奉所有清淨教誨門。隨順觀察所見諸佛威德門。隨順欣樂所見諸佛住處門。隨順解了所見諸佛軌則門。隨順思念所見諸佛出現門。隨順趣入所見諸佛法界門。隨順安住所見諸佛境界門。漸次南行。向海門國。”
随喜、随缘、随分、随力这四个条件具足就叫随顺。随顺的意思就是顺下去嘛,你要随嘛。换句话说,在你人生的旅途里,遇到什么境界你都随顺。我就跟各位讲,你有几个原则定好,这随顺啦,要布施、要供养,有因缘你就随顺,就随喜、随缘、随分、随力,随着你的能力,你尽量去做,就好了。家里有什么大小事情、自己有什么心得,或者是谁落难,心里受气了,那就随顺,做个供养,消灾。
那你假如能够从修行的法门中来,那比较具体的行法有的话,那你功课加强。假如没有做功课,那你当然是最简单的,布施是一个,那么称赞如来是一个。称赞就是赞美人家,赞美人家一定要把名字讲出来嘛,对不对?
但是啊,他这里有一句话“一心正念”,加在前面。又一心正念,又随顺思维。哎,这当中有没有矛盾?有没有矛盾?这个“一心正念”讲的意思是觉性,不是一种惯性。我们最大的问题呀,就是会产生惯性。
谁惯性最大,你知道吗?我们那位老佛爷——慈禧太后。因为她在紫禁城里呀,满清政府是一个很有效率的政府,要知道他是少数民族统治大汉的江山啦,对不对?满族是少数民族啊,他是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,统治汉族,拥有五十一个民族哇,五十一个族群集合的,那他怎么统治的,可见他很有效率。满清二百六十几年的统治术,他是有他的道理的。
他的第一个道理我讲给你听。每天清朝王宫里,每天要做功课,佛经的功课,每天要修法。所以那几个皇帝都会修法,修的好不好不管他,但是呢,他每天都修。所以呀,你去注意看看,满清政府没有昏君,你去注意看。中国所有的朝代里头,满清没有昏君。那你要知道,这个里头就有一个东西——觉性。满清,他以一个少数民族,你看,蒙古统治中国,才不到一百年嘛,对不对?但是他有将近三倍的时间,那就是他有觉性,这叫一心正念。当然这个觉性,就是一直要压着,他怕汉人把他给推翻掉。但是他怕这个,就偏偏就死在这里,所以他不改革。
他当时要改革呀,满清还不会灭亡,对不对?他为什么有这种情况,关键就在这个地方,关键就在这里。他一心正念,他没有随顺思维。他假如一心正念,带着那个觉性,又能随顺思维的话,那今天中国不是这个样子,他没有随顺思维。所以他后半段,没有改变,对不对?他用他的制度,掐着整个中国在那个地方不动,所以他就变成固执嘛。他假如在那个时候能够有所改变,那情况绝对不一样。所以要一心正念,他有,但是他没有随顺思维。从嘉庆年间以后,其实国策就要改了。因为满清统治中国的时代已经稳定了,稳定以后呢,西方的新科技一直进来了。那个那时中国跟西方还没有正式的接触跟战争,你有很多的观念就要改变了。那开始开放,逐渐开放的时候,那就随顺了。因为他不随顺嘛,他还是天下第一,他是天子的这种观念。
那我们呢,会随顺思维。现在很多商人,在社会上竞争的,他会随顺思维,但没有一心正念。因为他不会专注,没有觉性。知道吗?他只是随,随缘,随顺嘛,哪边有钱赚就往哪边冲,哪边有钱赚就往哪边冲。他是这个样子,缺少觉性。
这两个呢,告诉各位,它不矛盾,但是你要交互运作的很好,它就像人两只脚走路一样,很平稳。像鸟,两个翅膀飞,很平稳一样。你偏向哪一个都不好,偏向哪一个都不好。
摘自海云继梦《四十华严》第78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