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阶华藏工程深化佛法基础
初级班做什么呢?当然是听带子或者是看书,先将佛教基本的东西弄清楚。初级,佛教基本的东西弄清楚要三年,比较精进的一年就通过了,要煮饭,带小孩的三年、五年不要紧,它有一个进度,这是华藏工程的精神。佛教基本的东西要弄清楚,在这过程里有两个任务要做,第一个:华严小辞典要编起来,因为准备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术语、法相出现,翻查、搜集起来就编得出来了。再一个华严宗辞典,里面会有很多华严的资料。
回到《华藏工程总目录》
华藏工程基本上分三个等级,初级、中级、高级。最快的人每一级三个月,最长的可以三年,一般来讲是一年到三年。现在我们发生的问题,就在于时间不能掌控,当然要拖到五年也不要紧,但是初级班的基本架构一定要弄起来。初级班做什么呢?当然是听带子或者是看书,先将佛教基本的东西弄清楚。
基础的东西我都没讲,可能一个“三法印、四念处、苦集灭道”就带过去了。初级班就是这些东西要清楚。四圣谛是什么?怎么弄清楚?要找数据,这是一件工程,不找就不叫工程。
非知识分子有非知识分子的华藏工程,请一个小老师来教就好了;知识分子自己查字典,而且应该每一次都交作业。查出来四圣谛这样写,五十分;查“苦集灭道”六十分;再查四个圣谛,六十五分;“苦集灭道”写得很完整,七十分;又不只“苦集灭道”而已,佛陀讲三次叫“三转十二行相”,八十分;另一位补充:“第一转、第二转、第三转是什么”九十分;第一转、第二转、第三转谁证阿罗汉,谁没证阿罗汉,一百分,所谓“工程”就是这样。
师父说:学佛法就是要学因缘法,除了会写外其它都不知道,五十分;“因缘法就是因缘和合”,六十分;因缘法是十二个因缘,六十二分,多十二出来嘛!“十二因缘法”十二个都写出来,七十五分;因缘的理论写出来,九十五分,华藏工程就是讨论这些。
不是讲婆婆、女儿怎样,这哪是华藏工程,差太远了,所以讲久会失去意义。一年下来,很认真的人就可以证阿罗汉了,会把佛法“三十七道品、四圣谛”等分析得很清楚,还会进行行法的实际技术面问题,这是第一个。
第二个:《八大人觉经》、《四十二章经》基本的要背,《心经》、《大悲咒》基本功课要做,这叫工程面。
基本的东西要弄清楚,遗教三经(包含《四十二章经》、《遗教经》、《八大人觉经》。这三本经原来各自独立单行的)要读,不懂不要紧,进一步进行就知道了。等大家讨论的时候,我们可以请师父来讲什么经?不研讨连根本的都不知道,我请普观师父把《阿含藏》里面的一些基本东西整理出来给大家,华严人不要连基本佛教都不知道。
初级,佛教基本的东西弄清楚要三年,比较精进的一年就通过了,要煮饭,带小孩的三年、五年不要紧,它有一个进度,这是华藏工程的精神。不是婆媳之间、夫妻之间如何,虽然生活中有所改善也很好,不宜苛责,但已偏离正道了。既然在生活中修行,这绝对有益,但这只是附带的奖品,你来的是目的是为了要开悟、要出离三界,学华严这些都没问题。
佛教基本的东西要弄清楚,在这过程里有两个任务要做,第一个:华严小辞典要编起来,因为准备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术语、法相出现,翻查、搜集起来就编得出来了。学员长开会,名相定义下去就好,北、中、南、全世界各地,三年后简单基础的那本辞典就很完美。
再一个华严宗辞典,里面会有很多华严的资料。中级班的时候,讨论什么是“四法界”、什么叫“法界三观”?那不是背背而已,很多内容要去查,对华严自然就会深入。什么叫“六相圆融”、什么是“十玄门”?“华严”特色在哪里?一乘教义,什么叫“一乘教义”?什么叫“不共别圆”?师父常讲,可是自己怎么都不懂呢?就要去查,不查就永远都不会。针对“不共别圆”是什么?什么叫“五教止观”去讨论、去深入,很多名相就会一直出现,所以一本书讨论完毕不开悟都奇怪,都讨论婆媳之间的问题,华藏工程的精神就不见了。
初级班出来,华严小辞典也进行了,再来一些基本的经教,有关佛教精神的,很多老同参在其它道场都摸索过的那些经宝、法宝都可以列进来。大家多少也会谈到什么是禅、什么是密、什么是净土,不知道不要紧,初级班都要查出来,八大宗派、密法、藏密有几个宗派、南传有几个宗派,自然就会很清楚,所以利用一到三年的时间,大家把这些数据整理出来编华严小辞典。过两年小辞典发完,一定还有新的数据进来,再版时我们就更新,一直更新一直充实,小辞典它会长大,因为我们一直在整理、更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