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方位多元化的生命改造工程—华藏工程概要
参与华藏工程的共修,最主要是让我们了解生命的语言模式和思惟模式。华藏工程的最大特色,就是透过研讨、羯摩的方式,训练跳出自我的局限,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欣赏、倾听别人的意见,进而培养觉察与观照的能力,启发自己的觉性,扩大无限的心量,以达心灵的成长与超越,并由此破我、法二执,进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回到《华藏工程总目录》
“华藏工程”为小型之共修会,也是人际关系的训练场所。参与华藏工程的共修,最主要是让我们了解生命的语言模式和思惟模式。修行属于行为模式,我们的行为模式则来自于语言模式和思惟模式,因此建立正确的思惟模式,乃为生命中极重要的事。
修行若要真正进入佛陀的智慧之见,就应该将心量完全打开。华藏工程的最大特色,就是透过研讨、羯摩的方式,训练跳出自我的局限,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欣赏、倾听别人的意见,进而培养觉察与观照的能力,启发自己的觉性,扩大无限的心量,以达心灵的成长与超越,并由此破我、法二执,进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“华藏工程”的基本模式是藉由三至五人每周一次针对《华严经》或“论”,(以及相关眷属经)的共同研讨,发表心得写作,以了解经典的语言及思惟模式,并在此前提下,训练置心一处,放下是非计较、建立融洽的沟通管道。以此延伸扩大,还可发动包括助念、小区关怀、小区救援等服务。换句话说,“华藏工程”向内可以上求佛道,向外则可下化众生。
总之,华藏工程的原则,只有聆听、欣赏、接纳,不讲是非、对错。其功用,其一, 对自己的身语意作一矫正,因为不能批评,只能观察,所以从他人身上反照自己,才能勘定、矫正自己的偏差,避免走入偶像崇拜或造成宗教狂热的倾向;其次,藉由接触众生来扩大心量,放下自我、欣赏别人。
认真去做,就是在修行。学佛人的心态要正确,人格要完美,才能从事高远的大目标。因此所有行者,举凡禅、净、律、密的行者,都应藉此华藏工程来交彻激荡,否则所修之法只会停留在小、始、终、顿的层次里打转,智能难以开展,绝对进不了一佛乘的圆融法界。此间经验交换能扩大本身的视野而不至于拘限于狭隘的修行领域里。经教是根本,禅、净、律、密在其上开花结果;学习园地多彩多姿,所开的花果也相对的五彩缤纷。
华藏工程乃属生命学行法中的技术面工程之一,其目的在于透过小组成员的互动,洞察人类心性的存在与作用。心性的存在与作用包括了人心、人性,生命、人生,互动、反应,求生、生存,其中显现出来的自尊、自信,自大、傲慢,自卑、封闭,逃避、尽责,敷衍……等种种相,皆是华藏工程中,生命学行者所应进行观察的项目。所以,其进行过程乃以“聆听、欣赏、接纳”为全程之准则。唯此六字诀,能令普贤行者洞察人类心性的存在及其作用。一位标准的普贤行者在进行此六字诀的过程中,如何进行观察、记录、分析,而后反观心性的作用与存在,此乃华藏工程之心法也。
此一工程的目的在令行者能够如理如实地洞察人性,了知自心的存在与状态。因而能具体明白人类行为的三大模式之运作。当到达此一层次时,即能针对自己或众生的三大模式,约略作出具体的分类(意识行为或潜意识行为或本能性行为),这也是技术面已达“修行开始线”了。望我普贤行者善思念之!